庆祝二十大,闽茶这十年,脱贫攻坚的闽茶样本
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庆祝二十大,闽茶这十年,脱贫攻坚的闽茶样本

奋进新征程,建功新时代。

在这个满溢着丰收喜悦的季节,

《茶道》推出

“庆祝二十大,闽茶这十年”系列报道

将福建茶产业这“十年辉煌答卷”一一呈现。

做好“茶文化、茶产业、茶科技”

统筹发展这篇大文章,

不断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,

持续为乡村振兴助力。

一叶,成就大业!

林兵/ 摄于柘荣

脱贫攻坚的闽茶样本

茶产业与我国贫困地区存在十分紧密的地域同构的关系,在茶产业的助力下,这些产茶贫困县均已实现脱贫摘帽。一片叶子成就的大产业已成为脱贫攻坚战重要的决战决胜战场,也成为了贫困地区茶农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依靠。

刘群力/ 摄于柘荣

2012年,福建省委、省政府在贯彻落实《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(2011—2020)》的实施意见中,首次明确了建宁、武平、霞浦、古田、柘荣、浦城、光泽、诏安、云霄、平和、宁化、屏南、周宁、松溪、寿宁、政和等23个福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。这些县,基本都有产茶,有些还是名茶主产区。

2020年4月,明溪、宁化、政和、连城、周宁、柘荣等6县成功“摘帽”,23个省级贫困县全部清零无疑,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是与发展茶产业是密不可分的。

“人不负青山,青山定不负人。”茶系民生,山美人富。茶业,是生态与富民的正确打开方式。

福鼎:

打造公共品牌,给所有茶农谋福祉

福鼎,这个充盈着茶香的有福之地,位于福建东北部,地处闽浙交界的东海之滨,这里拥有17个乡镇,可以说是村村种茶,乡乡制茶。

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源泉和动力。近年来,福鼎倾力打造“福鼎白茶”公共品牌,到2022年,福鼎白茶公共品牌以52.22亿身价连续13年进入中国区域公共品牌十强,位列第五。白茶生产企业从原来十多家发展到现在的四百多家,一万多个经营网点遍布全国,福鼎茶产业走上了品牌发展的“高速公路”。

茶乡人家晒茶忙 刘洁智 /摄于福鼎

正所谓“政府搭台,企业唱戏”,福鼎茶产业的空前壮大离不开福鼎市政府的倾力支持。2007年,福鼎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决定成立福鼎市茶业发展领导小组,这标志着福鼎茶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有组织、有策略、有规划的全新发展阶段,为福鼎白茶开启了品牌复兴之路。

据统计,2021年,福鼎市茶园可采摘面积约30.5万亩,实现茶叶总产量3.4万吨,其中白茶产量2.65万吨;茶产业综合总产值137.26亿元,福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半以上来自茶叶。

伴随着“福鼎白茶”产业的稳固发展,福鼎茶产业从单一产业逐步迈向多产业融合发展的阶段,创新实施“以茶促旅、以旅带茶、茶旅互动”的茶旅融合发展思路。

林庆丰 / 摄于天湖茶山

政和:

精准扶贫,让茶成为脱贫的“摇钱树”

近年来,在政和县政府的鼓励带动下,政和茶产业建立了有效的“利益联结机制”,主推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联动模式。通过一系列方式,让茶叶企业发挥带动作用,和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利益共同体,向贫困村、贫困户提供资金、技术、市场等方面的服务,帮助他们通过发展白茶产业实现脱贫致富。

李侃如/ 摄

东平是政和的产茶重镇,上世纪60年代东平白茶就销往香港及东南亚等地。如今,茶叶扶贫示范茶基地在东平得到了极大的推广,在140多家茶企的带动下,全镇数百户贫困户直接受益,是政和以茶产业助力“脱贫攻坚”的缩影。东平全镇3.1万人口中有茶农茶商近2万人,农民收入60%以上来自茶叶,茶产业已成为脱贫就业的“绿色银行”。

在脱贫攻坚政策的精准扶持下,生态茶叶产业链已名副其实地成为政和贫困户甩掉“穷帽子”、脱贫致富的“摇钱树”了。

刘堂/摄

福安:

名茶品牌+茶叶品种,开辟茶乡脱贫的新方向

小叶成大业。如今,坐拥30万亩茶园、毛茶年产量10.43万吨,年产值达39.83亿元的福安,更是构成千亿闽茶产业一块不可或缺的拼图。尤其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之年,茶产业又是福安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,同时以茶叶精深加工、茶旅休闲观光为代表的三产融合新业态,正成为茶产业发展的新动能。

在茶香飘四海的背后,记录的是脱贫致富的生动故事。以“坦洋工夫茶”闻名的坦洋村为例,小小贫困村因茶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茶山绿了,茶农富了,还成为全国、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,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、福建省生态文化村。

2007年,“坦洋工夫”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。同年,组织成立闽东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——坦洋新味茶叶专业合作社,采用“龙头企业+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统一技术指导、统一使用化肥、统一鲜叶收购、统一生产加工、统一组织销售。2015年7月,“坦洋工夫”红茶成为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全球合作伙伴。2016年4月,“坦洋工夫”更是以24.38亿元的品牌价值上榜2016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。

福安甘棠镇已成为全国民间最大的茶树苗无性系繁殖基地,通过规模化繁育金观音、金牡丹、紫牡丹、黄玫瑰、安吉等十多个茶苗品种,年出圃茶苗达6亿多株,产值超1.6亿元,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、振兴乡村的特色主导产业。

柘荣:

质量安全牌,打造扶贫常态化发展

“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”“中国长寿之乡”“中国太子参之乡”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“中国刀剪之乡”“中国高山白茶之乡”……一张张亮眼的国字号品牌,凝结着柘荣县“三农”发展的累累硕果,见证着乡村建设的辉煌成就,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、柘荣亮点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
茶对于柘荣来说,是传统支柱产业,更是群众增收、脱贫致富、乡村振兴的重要收入来源和支撑。

王作坚 /摄

高山白茶,是柘荣县倾力打造的区域公共品牌。高山幽谷间,镶嵌着7万多亩茶园。这些茶园是淳朴宁静之美的化身,也是茶乡人希望的承载:70%的涉茶人口,创造出了15亿元的茶业综合产值。

近年来,柘荣县明确提出发展以茶叶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,并以培育“生态安全、优质高效、特色产业”为重点,使柘荣茶业逐步向标准化、专业化、集约化、规模化、品牌化方向发展,实现了产业综合效益明显提升,农民增收持续稳定。

据统计,目前专业生产柘荣高山白茶在柘荣县注册的企业达200多家,从业人员近6万人,种植面积 7万亩,产量达5400吨。农村人口户均茶青收入达2万多元,柘荣高山白茶产业在脱贫攻坚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来源:茶道CN

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Baidu
map